贵阳市长城职业学校欢迎您!学校代码:525201004292  

贵阳市长城职业学校(官网)
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人才培养
如何在实战演练中检验和提升消防员的团队协作能力?
来源:贵阳市长城职业学校   作者:贵阳市长城职业学校
在实战演练中检验和提升消防员团队协作能力,核心是在 “接近真实救援的压力环境” 中暴露协作漏洞,通过 “问题发现 - 即时调整 - 反复打磨” 形成闭环。与日常基础训练不同,实战演练需刻意制造 “不确定性”“时间压力”“跨角色依赖” 等真实救援中的典型挑战,让团队在 “解决问题” 的过程中强化协作意识与能力。具体可从以下维度展开:

一、设计 “高仿真场景”:用 “真实压力” 倒逼协作暴露问题

演练场景的 “真实性” 直接决定检验效果。需还原救援现场的核心特征 —— 环境复杂、信息模糊、任务叠加、风险突发,让团队在 “被动应对” 中暴露协作短板。

1. 场景复杂度:模拟 “多灾种叠加 + 立体环境”

单一灾害场景难以检验深度协作,需设计 “复合型任务”:

  • 示例 1:高层住宅火灾 + 次生灾害
    设定场景:15 层居民楼起火,3 楼至 5 楼浓烟封锁楼梯间(需垂直供水),8 楼有老人被困(需搜救),同时 10 楼阳台堆放的煤气罐受高温烘烤(有爆炸风险),且楼下围观群众聚集(需疏散)。
    检验点:团队是否能同时推进 “灭火控火”“搜救”“危险品处置”“外围警戒” 四大任务 ——
    • 分工是否出现 “空白区”(如没人负责疏散群众导致外围混乱);

    • 资源是否冲突(如同一支水枪既想灭火又想冷却煤气罐,导致两头低效);

    • 信息传递是否滞后(如搜救组发现老人被困后,是否及时告知灭火组 “优先压制 8 楼火势”)。

  • 示例 2:地下商场坍塌 + 有毒气体泄漏
    设定场景:地下二层商场因地震局部坍塌,部分区域被埋压(需破拆搜救),同时管道破裂导致天然气泄漏(需检测浓度 + 通风),且入口仅 1 个(需协调 “搜救组进入” 与 “排烟设备架设” 的顺序)。
    检验点:在 “空间狭窄、信息不通畅” 的环境中,团队是否能通过 “有限沟通” 达成协作 ——
    • 破拆组与搜救组是否同步动作(如破拆时搜救组是否提前准备担架,避免破拆后等待);

    • 侦检组(测气体)与通风组是否联动(如浓度超标时,通风组是否立即启动排烟机,而非等待指挥指令)。

2. 角色动态性:打破 “固定分工”,检验 “补位意识”

真实救援中常出现 “核心成员受伤”“设备故障” 等突发情况,需团队具备 “角色互换” 能力。演练中可设置 “动态减员 / 增员”:

  • 临时减员:演练进行到 30 分钟时,通过 “裁判”(观察员)宣布 “灭火组 1 名队员因‘高温灼伤’退出”,检验剩余队员是否能快速补位(如原本负责供水的队员是否主动接管水枪,指挥是否即时调整分工)。

  • 跨角色任务:要求 “平时负责通信的队员” 临时参与担架转运,“负责驾驶消防车的队员” 协助破拆,检验团队是否存在 “岗位壁垒”(如 “我只干我的活” 导致任务停滞)。

3. 外部协同压力:加入 “跨部门接口”,检验 “内外联动”

真实救援中,消防员需与公安、医疗、市政等部门协作,这些 “外部变量” 常成为协作瓶颈。演练中需引入外部单位,制造 “信息差”“流程冲突”:

  • 示例:地铁火灾联合演练
    联合地铁工作人员、医护人员参与:

    • 消防员请求地铁方 “关闭事发区间电源”,但地铁人员以 “需总部审批” 为由延迟操作,检验消防员是否能快速沟通(如出示应急条例要求优先处置);

    • 医护人员在接收伤员时,发现消防员未提前标注 “伤员是否有骨折”,导致救治延迟,检验团队 “信息传递的完整性”(如搜救组是否主动记录伤员状态并同步给医护)。

二、聚焦 “协作关键指标”:在演练中精准观测短板

演练需安排专人(如经验丰富的指挥员、战术教官)全程记录,重点观测 “协作效率”“协同质量”“应急补位” 三大维度,避免仅关注 “任务是否完成” 而忽略 “如何完成”。

观测维度核心指标典型问题示例
分工合理性任务是否有重叠 / 空白?资源(人员、设备)是否错配?两组同时冲向同一被困点导致人力浪费;破拆工具被闲置而搜救组因缺工具停滞。
沟通效率信息传递是否及时 / 准确?是否存在 “无效沟通”(如重复喊话)或 “沟通延迟”?灭火组已压制火势,但未告知搜救组 “可进入”,导致搜救组原地等待 5 分钟。
指挥协同指挥员指令是否清晰?各组是否能根据指令快速调整?是否存在 “多头指挥”?指挥员同时给 3 个组发指令导致混乱;某小组擅自行动,未执行指挥调整后的分工。
应急补位突发状况下,是否有人主动填补空缺?补位是否专业(如非本岗人员能否正确操作设备)?水枪手受伤后,无人主动接管水枪,导致火势复燃;替补人员不会连接分水器。
安全协同团队是否兼顾 “任务推进” 与 “互相掩护”?是否存在 “只顾自己不顾队友” 的行为?攻坚组进入浓烟区时,掩护组未及时跟进供水,导致攻坚组暴露在高温中。

三、“即时复盘 + 靶向训练”:让演练成为能力提升的 “催化剂”

演练的价值不仅在于 “检验”,更在于 “即时改进”。需通过 “快速复盘 - 专项强化 - 二次演练” 形成闭环,将暴露的问题转化为协作能力的增长点。

1. 分阶段复盘:用 “视频 + 数据” 让问题 “可视化”

  • 过程中暂停复盘:对 “协作崩溃点”(如因沟通失误导致任务停滞),可临时叫停演练,让团队即时讨论 “刚才错在哪里”。例如:发现 “灭火组与搜救组因对讲机频道混乱失联”,立即让双方演示 “正确的频道切换流程”,并重新演练该环节。

  • 结束后全面复盘:结合全程录像、时间轴数据(如 “从接警到水枪出水耗时”“各组首次沟通时间”),逐帧分析:

    • 用视频回放指出 “某队员在队友体力不支时未主动分担负重”,强化 “互相掩护” 意识;

    • 用数据对比(如 “标准时间 10 分钟完成的水带铺设,实际用了 15 分钟,因两人配合时方向相反”),明确 “动作协同” 的改进方向。

2. 针对问题设计 “专项强化训练”

复盘后需聚焦短板,设计 “小切口、高强度” 的补训:

  • 若暴露 “沟通信号混乱”:开展 “噪音环境下的手势 + 灯光信号训练”,设置 “模拟火场噪音(如鼓风机、呼救声)”,要求团队仅用非语言信号完成 “转移 3 名‘伤员’” 任务;

  • 若发现 “补位能力不足”:进行 “角色互换演练”,让供水员练习破拆,搜救员练习驾驶消防车,通过 “体验队友工作” 理解其需求,提升补位时的专业性;

  • 若存在 “跨部门协同低效”:与联动单位开展 “信息对接专项训练”,如消防员与燃气公司约定 “泄漏点位置描述标准”(如 “以某某阀门为基准,向东 3 米”),减少沟通误差。

3. 二次演练验证改进效果

间隔 1-2 周后,用相似场景(稍作变量调整)进行二次演练,检验是否解决上次问题。例如:首次演练因 “指挥指令模糊” 导致协作混乱,二次演练中重点观察 “指挥员是否使用标准化指令(如‘灭火组 1 号员,沿楼梯间向左推进 5 米控火’)”,以及团队响应速度是否提升。通过 “反复打磨” 让 “改进措施” 固化为 “协作习惯”。

四、用 “正向激励” 强化 “协作导向”

演练评估需弱化 “个人表现”,突出 “团队协作分”,让消防员意识到 “协作比单干更重要”:

  • 设立 “最佳协同奖”:奖励在演练中主动补位、高效沟通的团队(而非最快完成任务的团队);

  • 公开表扬 “协作细节”:如 “灭火组在推进时,特意为搜救组预留安全通道”“通信员主动记录各组需求并统一协调资源”,用具体案例传递 “什么是好的协作”。

总结

实战演练检验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的核心逻辑是:在 “接近真实的混乱” 中暴露问题,在 “针对性整改” 中强化配合,在 “反复验证” 中形成默契。最终目标是让消防员在真实救援中,即使面对突发状况,也能本能地 “为队友着想、与团队同步”——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协作意识,才是救援成功的关键保障。
编辑
分享
在实战演练中提升消防员团队协作能力的具体训练方法有哪些?
如何通过团队建设活动提高消防员的团队协作能力?
有哪些成功的实战演练案例可以参考?


发布时间:2025-07-24  阅读:13次
  • 联系我们

    学校电话:18588888888  招生电话:18588888888

    学校邮箱:827312229@qq.com

    学校地址: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盖冗村88号

  • 微信

    微信

    微博

    微博

    抖音

    抖音

    公众号

    公众号

保存图片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贵阳长城学校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